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坐落在杭州的众多博物馆里面,恐怕中国丝绸博物馆算得上是最接地气的博物馆之一。没错,它直接跟人们“吃穿住行”中的“穿”挂起了钩。每次来中国丝绸博物馆看展,第一反应就是时髦、洋气,怎么会有那么多漂亮衣服和布料。 那么在全新的2018年里,中国丝绸博物馆有啥大展?昨天下午,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把杭州的艺术记者都召集起来,低调地公布了中国丝绸博物馆2018年全年的展览计划。不过在透露展览计划前...
2月5日上午,纪念吴湘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国画展暨《吴湘国画集》首发仪式兰溪市博物馆开幕。 吴湘(1927,5—2011,2),字楚竹、号白溪翁,永昌社峰人,兰溪籍著名画家,历任金华书画院名誉会长,兰溪市美协主席,名誉主席。吴湘先生得家乡文化熏陶和佳山秀水灵性浸染,少时即崭露书画艺术才华,从习研任伯年、吴昌硕、石涛等近代名家技法入手,后入杭州艺专(现中国美院)深造,转益多师并汲取西画透视和用色原...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沁园春·雪》如此夸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历史上,以他为首的蒙古族曾一度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一展马背民族的风采。 蒙古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他们又有着怎样独有的风俗习惯呢? 2月2日,“大朝传说——成吉思汗与黄金家族的风采”特展登陆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地下一层临展厅。作为引进展,展览汇集内蒙古博物院带来的蒙古族历史、民俗文物精华,展出极富民族...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缔造者。黄龙元年(229)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开启了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湖北鄂州、江苏南京、安徽当涂等地的考古发掘显示,孙吴墓葬在礼制上较多地沿袭了东汉时期的旧制,实行厚葬,高级别墓葬的结构和随葬器物具有相当的规模。同时,在墓葬形制、结构和营造技术等方面开始有新创,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征。 蒋陵何处 疑云重重 除却钟山与石...
汉末至魏晋丧葬习俗从崇尚厚葬向倡导薄葬的转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课题。自上而下推行薄葬制度,正是从曹魏开始。近年来,一批中原地区曹魏时期贵族墓葬的考古发现,为学界了解曹魏时期墓葬打开了一扇窗口。通过对这批同类型曹魏时期墓葬的建筑、结构、随葬品等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学界对其反映出的丧葬观念、习俗、制度有了更为系统的把握。 形制与随葬品趋于简化 事实上,相对于其他断代时期的墓葬,曹...
“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营新宫于爽垲,拟承明而起庐。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这是左思在《蜀都赋》中对成都的描写。作为晋代文豪,左思精心撰写《三都赋》(《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魏蜀吴三国都城的认识和描写,词藻华美,一时洛阳纸贵,传诵至今。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63年,魏灭蜀。成都作为蜀汉...
东汉末年,曹操于官渡击败袁绍,后又败袁绍三子——袁熙、袁谭、袁尚及北方少数民族乌桓,黄河以北遂落入曹操之手,展望北方仅余西北马腾。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举兵南下。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史称“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围绕该战役的古今之谜,记者采访了有关学者。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小说《三...
初冬季节,银杏叶纷飞。记者来到西南民族大学武侯校区,从地图上发现,该校园被三国文化遗迹包围,刘关张的墓冢遗迹在校园外呈三角分布。 西南民大东南面有地名“衣冠庙”,这里过去有关云长的衣冠冢;校园东北方向有“桓侯巷”,桓侯是张翼德的谥号,此地曾有张飞庙;而北面与校园相邻的是著名的武侯祠文化区,被称为“惠陵”的刘备墓就在此。四川省博物馆研究员王家祐认为,刘备惠陵、关羽衣冠庙、张飞桓侯祠在这区域...
在历史舞台上来去匆匆的三国,留下了太多演绎和传说,如何识其真面目?它对后世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历史学者习惯从文献中寻找答案,而考古学者更善于从历史遗存中发现蛛丝马迹,通过对物质遗存的发掘、分析和研究,揭示背后的历史原貌。 都城遗址和贵族墓葬有重大发现 今年4月初,“河南洛阳西朱村曹魏墓”、“安徽当涂‘天子坟’孙吴墓”,两座代表三国时期曹魏和孙吴的高等级墓葬同时入围“2016年...
化学工业部于1956年成立,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化肥工业,为农业增产粮食,解决人民吃饱肚子问题,化学工业部成立初期,大概50%左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用于发展化肥工业,因此,当时人们戏称化工部为“化肥部”。民以食为天,化肥工业无疑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一样,发挥了“补天”的作用。 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于伦(左一)陪同建华(右一)拜访广州氮肥厂留守处主任蔡熙华(...
张劲松 "画如其人",一直觉得国画的最大魅力,在于它可以细细琢磨,慢慢研读,并能透过作品看到作者品质修养和思想内涵。无论是一挥而就的小品,还是闲来遣兴的涂鸦,都可以激发品读之心,鉴赏之欲。 画者无意,笔墨有言。透过作品,可以感受到画者或隐逸或高蹈的心灵寄托。爱上一幅画只需一瞬,只因与画对视时,心里那安静而又快乐的触动。 一人喝茶曰幽,二人喝茶曰趣,三人喝茶曰品。走进张劲松画室,首...
携手共献爱心,爱在人间!春节前夕,为让困难群众过一个祥和的新年,彰显文明单位风采,2月3日,法门寺博物馆联合扶风县爱心志愿者协会、扶风人在宝鸡爱心公益团队开展慰问农村贫困家庭活动,活动以“爱在寒冬,春节有礼”为主题,旨在践行陕西厚德“载德”法博工程,营造单位良好的道德实践氛围。活动中,几家志愿者团队组织了5路志愿服务小队,分别前往法门、天度、段家、杏林、召公、城关、午进、绛帐镇,为当地贫困家庭送去...
城址变迁与朝代更替紧密相关。孙权,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曾多次迁其治所,从吴(今江苏苏州)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建铁瓮城,再到建业(今江苏南京)筑石头城,又迁至武昌(今湖北鄂州)建吴王城,最后从武昌回到建业完成东吴都城的建设。“铁瓮城、石头城和吴王城,是东汉末年至三国初期,孙权先后修筑的三座中心城市遗址,它们在选址、修建方法、建筑用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关联,全面展现了三处城址的文化遗存内涵,对三国...
11月25—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宣汉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考古文博专家围绕罗家坝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巴文化历史源流与演变等议题展开讨论。有学者认为,罗家坝遗址是巴文化的中心遗址之一,反映了长江中上游各区域,与中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族群迁移,在中国西南乃至南方地区青铜时代文明图景中占有重要地位。 厘...
“草原丝绸之路”(以下简称“草原丝路”)这一概念自出现以来,使用者众多,但对于其含义和具体路线的认识却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导致有学者质疑其命名的科学性。反对者的意见主要有三点:第一,“丝绸之路”得名于该商路上的大宗货物丝绸,而历史上所谓“草原丝路”主要以茶马贸易为大宗,名不副实;第二,在特定时空框架下,由于丝绸之路沙漠—绿洲路段与草原路段存在交集进而形成丝路网络,因此不应将两个路段分割开来;第三,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